初访石泉寺
进入宣城区域不久,突然发现公路左边有一个简易的白铁制作的指示牌,上面写着“石泉寺”三个字。字并不显眼,也无章法,颜色又不鲜艳,在一般人的眼中可能就忽略过去,我是无意中发现的,可能是喜爱摄影的关系,喜欢观察周围的环境的原因。於是,我突然想起,去年在市内曾有人告诉我,石泉寺的地理环境不错,山清水秀。因而,我灵机一动何不顺道去看一看,便向左拐奔上乡间小道。 路虽不宽,却是刚铺好不久的水泥路,这可能是村村通的工程所致。水泥路蜿蜒在丘陵之中,忽隐忽现,路两旁一些村民正在田埂或山坡边将旧年的荒草点燃,火借风势,噼里啪啦,响个不息,为春耕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大约骑了八华里,向右拐进入丘陵的山路,不远处是一个村庄,庄名:包村。石泉寺位于村后的一座山边。 据说,石泉寺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目前还现存有一块清朝乾隆年间的石碑。当家师傅说:寺庙的地势不错,很有讲究,寺庙的两边山脚就像延伸出去的两个虎爪,寺庙的大殿位置就是虎头,在大殿的前面还有两个泉眼,终年流淌,虽然水流量不大,但足够用了,除了种菜浇灌外,还绰绰有余,号称为“虎眼”;这两个泉眼,待以后条件好了,将其修建维护起来,供游人、善男信女观赏;大殿的前方两口水塘被称之为“虎嘴”,“虎嘴”的水就是从泉眼流出来的。你看,不远处有一条河,再向前就是九连山林场的山脉。地理环境虽不错,但由于文革的原因,原有的寺庙已被焚毁殆尽,目前的寺庙是两年前建造的,略显简陋。 纵观整个寺庙地理环境和建筑,并不如人意,还有待规划、改造,此处风光虽没有那么雄浑大气,但却有小家碧玉之感。史上曾有“国盛寺庙多”之说。目前,国家正处于经济建设的上升期,国力有所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逐年上升,寺庙也愈建愈多,不少地方还将地方颇有特色的寺庙归纳到旅游必要的项目,向人们展示自从佛教传入我国,经过几千年的演变,渐渐成为颇具东方特色的中国佛教文化。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头上三尺有神明。暂且无论它有无哲理,但他却说明一个现象“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信仰佛教?”甚至,其中包括许多无神论者的官员。这是一个令人回味无穷的话题。 我本想赶到宣州吃中饭,因为我到石泉寺时才十点三十分左右,由于,当家师傅和居住在那里芜湖人见我从芜湖骑车过来,非要留我吃斋饭。盛情难却,只得留步,利用空闲便四处转转,顺便拍下一些图片。大殿刚建两年,所有的菩萨塑像还没有装饰涂金,但依然给人一种神威的感觉。大殿两旁的附殿刚建不久,外墙还没有粉刷,但却颇具特色,一般的寺庙窗户都采用木窗,而此处却用起了塑窗,可见宗教也是在渐渐地融入现今社会一些元素,以符合人们的习惯,这是一个进步。 吃罢斋饭,与寺庙师傅和那里所有的人告别,便骑车向宣州方向疾驰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