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山川秀丽,壮观奇伟,村东龙峰耸立,村西凤山相望,北有登源河蜿蜒而至,南有天马山奔腾而来,东西南北、山水相连,聚天地之灵,有人文之杰。村头水口有朝笏山鹤立,石境辉映,登临俯瞰,村若龙舟,志赴江海,傍水待发......
查济古村落
距县城60公里。查济村四面环山,周围有四门(钟秀门、平岭门、巴山门、石门),二塔(青山塔、如松塔)。三水(岑河、许河、石河)合一,穿村而过,跨河架有平桥、拱桥、洞桥若干。有元、明、清三代古民居100余幢。
查济村原有108座桥梁,100座祠堂、108 座庙宇。现尚有古代建筑140余处。其中桥梁40余座,祠堂30座,庙宇4座。元代建造的“德公厅屋”,位于村中水郎巷,三层门楼,厅内前檐较低,檐柱楠木质,粗矮浑圆,柱础为覆盘式,无雕琢。明代的“涌清堂”、“进士门”,雕刻细腻,结构精致。查济村是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
关于它的特色,有诗曰:“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汇流万户间,寺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据说古代的查济有一百零八座祠堂,一百零八座庙宇,一百零八座桥梁,孝子坊、贞节坊、官宦牌坊十八座。村外钟秀、石门、巴山、平岑四门,有如松、青山、巴山三塔,村内岑溪、 许溪、石溪三条小河穿村而过。现在我们看见的只是陈旧破碎的景象,农妇在溪水中洗衣,狗在巷中慢走,昔日的繁华变成了今日平静的农居生活。
如今的查济更像一个熟睡的老人,在其苍桑的眉宇间透露出昔日的繁盛。查济是个规模很大的村庄,可是似乎在建村时不曾整体规划过,因此整个村子的布局略显得有些零散。在我看来这个村子像个迷宫一样,数不清的巷子让你不知身在何处,又像这里已经走过了。但查济的巷子又处处相通,七弯八拐终有出口。脚下清一色的石板路被踩磨得溜光锃亮,记录着古老的印迹。
古村老式的民居鳞次栉比,黝黑的屋瓦,浅灰的马头墙连成一片。这里的大部分房子还住人,我们像串门般随意进入居民家中转悠,主人早已习惯,自管自忙活着,多有善意的笑容但并不对我们以特别的关注,这令我们更感自在些。古宅的门框均为花岗石,屋内进深和开间都很大,屋内有“一”字形或“四” 字形天井,窗又极少,多在高处,采光通风良好。
古宅的门坊、墙裙、柱础上、窗棂和门楣上,都有精美的雕饰。栩栩如生的人物、鸟兽,雅致的山水、花卉,富有文人气息。而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徽式建筑中的“三雕”,那令人骄傲的飞檐木雕、柱础石雕与高大的门头砖雕,在“二甲祠”里被集中展示。
明清民居古建筑群就座落在流水潺潺的查济河两岸,绵延lO里,现存有明代建筑80处,清代建筑109处。几乎所有的明清建筑都雕粱画栋,翘角飞檐,其中德公厅屋、诵清堂、爱日堂等住宅更是高大宏伟、结构精致。尤以德公厅屋四柱三层牌坊式门楼,五朵斗拱屋面,略带翘角分三层覆盖门楼,古朴典雅、雄浑大方。背面以镂雕手法雕出二龙戏珠、丹凤朝阳、鱼跃龙门、狮子滚绣球等吉祥图案,手法娴熟精美。
古雕、砖雕、木雕在查济随处可见。门窗扇格的木雕、厅堂柱础的石雕、门楼门汇的砖雕,均繁刻精镂,玲珑剔透、画面各异,或花鸟、或禽兽、或人物,无一不栩栩如生;房屋结构为多进式,或三进、或四进,进间有“四水到堂”式的天井,沿天井二搂廊廓置有“美人靠”;条石砌就墙基,柱基为圆形雕石,墙体青砖、屋上黑瓦。传统的双披屋顶半掩半露,躲在重重叠叠的山墙后面。高出屋顶的山墙既可阻止火势蔓延,又具防盗作用。山墙造型丰富,有云形、弓状、阶梯式等,墙头呈翘首长空的马头状。 这些古代民居的外形全是青砖黑瓦,并非是古代查济人没有财力或不具审美意识,明清时期,查济人多在外经商.不乏富商巨贾,且查济文风极盛。查济村周围有四门三塔:钟秀门、平岭门、石门、巴山门;如松塔、青山塔.巴山塔。古朴典雅。这三座塔就是查姓家族为振兴查济文风,而于清嘉庆年间资兴建的。查济人查秉钧、查春如更是清代书画名家。
那么查济人为什么不把住宅装潢得五彩纷呈呢?原来中国封建社会对色彩的使用有着极其严格的等级区分。平民百姓,纵使有万贯家私,也绝不允许在住宅上使甩各种金碧辉煌的彩画与装饰。 “堤内损失堤外补”.虽然住宅是统一的青砖黑瓦,但聪明的查济人巧妙布局,“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民居的分布格局巧妙地运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借景、对景等手法,形成“门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的“天人合一”的格局。房屋间有街巷相通,岑河、许河、石河三水台一的查济河逶迤穿村而流,石渠绕每家每户而过;查济河因落差较大,清澈的河水迭瀑式地流淌,沿河错落有致地建有多道拱石桥、板石桥、洞石桥,将两岸民居相连。饱经沧桑的石桥,藤萝缠绕,远望犹如碧玉横架水上,与两岸青砖黑瓦遥相呼应。据说,查济村原有108座桥、108座庙、108座祠堂。
时至今日,查济村虽历经百年风雨治桑,不复有往日风采,却仍存有红搂,天申、灵芝等15座桥和10余座祠堂、庙宇,于其中规模较大的宝公祠、洪公柯、二甲祠中的镏金飞檐、雕粱画栋中不难想见查济村的昔日风貌。 三水村中流,三塔拱四门,石桥跨河溪,两岸古建群。悠远独特的建筑文化,钟灵旒秀的山水意境,蕴育了昔日的查济人民。站在这明清古建筑群面前,我们不禁激起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自豪感,赞叹我们的祖先创建这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的勤劳与智慧。
这么多好玩的地方慢慢跑吧。谢谢总版主的推荐!我们有待把这些好地方都跑遍。 哪里哪里,我都没去过,就是在网上找来的。
很多景点都没有图片发上来。
等待大家的开发。 辛苦了, 敬亭山位于宣城城北水阳江畔,距宣城火车站2.5公里,汽车站2公里。她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晋文帝司马昭,名讳,改成敬亭山,属黄山支脉。六十余座山峰绵延成一条绿色屏障,众峰竟秀,层峦叠翠,林海苍茫,郁郁葱葱,鸟语花香,云蒸霞蔚。得益于森林的滋润,敬亭、太白、宛陵等湖常年碧水盈盈,波光粼粼。生长于林泉云雾中的“敬亭绿雪”安徽省三大历史名茶之一,乃茶中精品,品饮此茶“乍疑花气扑山泉”、“色橙秋水味兰花”。山中栖息着扬子鹗、敬亭蝾螈、天鹅、竹园鸟等珍惜动物。大自然造就了敬亭山古、幽、珍、秀的风景资源特色。
随着谢李诗篇的传颂,敬亭山声名鹊起,直追五岳。继谢李之后,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王维,孟浩然,李商隐,颜真卿,韦应物,陆龟蒙;宋代苏东坡,梅尧臣,欧阳修,范仲淹,晏殊,黄庭坚,文天祥,吴潜;元代贡奎,贡师泰;明代李东洋,汤显祖,袁中道,文征明;清代施闰章,石涛,梅清,梅庚,姚鼐等。相继以生花之笔,为敬亭山吟诗写赋,绘画做记,寄情山景,抒发胸怀。据初步统计,历代咏颂敬亭山的诗,文,记,画数以千记,被称之为“江南诗山”,饮誉海内外。
现在敬亭山有大小景观26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处——宋代广教寺双塔,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处,是集旅游观光、寻古探幽、科学考察、休闲度假于一身的游览胜地,以成为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圈外围的一个亮点、“唐诗之旅游”、“李白行踪游”热线上的一颗明珠,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揽胜、寻古觅踪。
敬亭山
http://wuhubike.com/p_w_upload/7_3_2f103063f270a5a.jpg
广教寺双塔
http://wuhubike.com/p_w_upload/7_3_dc0bf57bac67911.jpg 辛苦了,多多支持了! 大家有时间多出去看看啊!宣城是不错的地方啊!地美人更美!大家支持一下啊 天啊,太全了!
早就想找个这样的东西来看看了,
多谢多谢!1 引用第13楼宋兵乙于2006-11-19 10:43发表的 :
“胡宗宪尚书府”
座落在安徽绩溪龙川村中央,占地3000平方米,它建筑精巧、布局独特、设计巧妙、以“门阙多、马头墙多、古巷多”而著称于世,与黟县西递、宏村等徽州诸多古民居相比,更有它的独特之处,故称“徽州第一家”。历史上曾以“七世同堂”传为家话,虽人口众多,分而居之,但分居而不分家,彼此和睦相处,故此居又有“二十四个门阙”之雅称。
胡宗宪尚书府熔从善堂、松公家祠、徽州官厅、文昌阁、梅林学堂、医馆、小姐楼、及后花园中的徽戏园、佛堂、梅林亭等为一炉,尤以井中套井、圆中见方、常年不涸的胡适家井使游人倍感新奇。
.......
军头:你可能弄错了.胡宗宪乃是绩溪岭南赢洲乡坑口村.而胡适却是绩溪县岭北上庄乡,
胡宗宪尚书府在龙川距绩溪县10多公里.而胡适家乡距绩溪县50多公里,南北两地相差六十公里 偶想问哈子,到宣城一天来回哈行呀,在三百公里左右. 呵呵,有些地方好眼熟,这条线经典! 宣城有什么好吃的? 值得跑300000米。 到宣城来回在一百五拾公里左右。 芜湖到宣城之间路上景色一般 坡比较多 但大多平缓 路况不是很好 安徽的路就是好不到哪里去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