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小钱大改造!山地车无内胎土炮改教学SBS-转帖自单车时代
山地车使用无内胎系统(Tubeless)的好处多多,除了可以用超低胎压增加轮胎与地面的抓地力,不必担心内胎被轮框挤破造成所谓的蛇咬之外,也避免了内外胎之间的摩擦产生不必要的能量耗损,更可以创造比传统内外胎系统更为优秀的Q弹路感。不过为什么路上那些冒着白烟苟延残喘的老机车都已经使用数十年的无内胎系统了,家里那台价格与机车相当的脚踏车还装着内胎呢?原因就出在脚踏车轮框大多为钢丝结构,因此轮框上必须钻孔才有办法与钢丝相结合,但就是这些钢丝孔的存在使得轮框本身无法达到无内胎系统所要求的气密性。
于是MAVIC发明了一种新的轮框与钢丝结合的方式,将钢丝头改由轮框内缘置入,避免了轮框钻孔的气密性问题。
然而山地车无内胎系统自1999年问世以来,至今已超过10年的时间,却还是无法像现在的自行车油压碟煞一样普及?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蛋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
1. 品质稳定性问题– 无内胎系统对于气密性的要求极高,上市之初经常发生放没几天就完全泄压的情况,导致消费者疑虑,于是成车厂索性在无内胎系统的轮框与轮胎之间放入内胎.
2. 成本问题– 无内胎系统轮圈在制程上较一般轮圈复杂,外胎除了须注重气密性还得兼顾重量的要求,因此售价一直处在市场金字塔顶端的位置。
3 .重量问题– 以MAVIC产品来看,XM819与XC717分别为无内胎系统与内外胎系统的顶级XC轮圈,但前者重量比起后者多了超过100g的重量,更别说至少比传统外胎重了2.300g的Tubeless外胎了。这样的重量乘以钢丝长度的力臂,对于车子的加速性有莫大的影响。
重量问题看似关键,于是有人发明了Tubeless Ready外胎,只要另外加入气密胶,和一般Tubeless外胎相比可以节省约100g的重量。然而对于强调磅秤上的数字好看走火入魔,但手头比生锈的螺丝还紧的蛋来说,市售的改装套件并没有办法符合蛋的要求。只要比内外胎系统还要轻,而且要够便宜,100元内搞定!
准备工具及材料:1. 不必全新,但至少状况不能太差的外胎。尽量避免选择350g以内的超级轻量颗粒胎,因为这类型的外台除了颗粒小又不耐磨之外,胎壁上的橡胶通常也不够密实。
2. Stan's Tire sealant一罐,市面上有2oz的小包装。目前市面上的补胎液有许多选择,手边有其他品牌的车友也许可以拿来试看看,再和大家分享可不可行。
3. 肥皂水以及海绵或抹布,用于清洁以及确认气密度用。
4. 锐利的刀片以及剪刀,制作气密内衬用。
5. 20吋or 18吋内胎一条,待会将成为制作气密内衬的材料。
6.塑胶挖胎棒,安装外胎时使用,避免选用金属材质以免伤框。
7. 书背胶带,用于加强气密性或是制作超轻量内衬用。
8. 量杯,用于测量Tire sealant的容量使用。
9. 打气筒,如果有空压机会更轻松,但是手动打气筒也是有机会能将Tubeless成功撑起。
http://cyclingtime.com/img/Newsimage/61551/image.jpg
布质书背胶带可以轻易在各大文具行或是五金行买到,原本也有打算使用3M的大力胶布,但后来发现编织层的强度和密度并没有这种较为便宜的书背胶带优秀。
http://cyclingtime.com/img/Newsimage/61538/image.jpg
原本使用的内衬带是Bike Ribbon的产品,以书背胶带取代之后,可以在轮框减轻大约10g的重量。担心强度问题,先安装内外胎系统以80psi放置24hr测试,并没有出现破裂的情况,相信大部分都在40psi之内的无内胎系统上应该可以正常运作。
http://cyclingtime.com/img/Newsimage/61537/image.jpg
原本的KENDA小八胎(Small Block Eight)为26*1.75的尺寸,不可折版本实秤重量为464g。最初尝试要用这条胎来改造,但因为与轮框之间的间隙太大而失败。虽然说可以用在轮框上多贴一层内衬来改善这个问题,不过蛋不愿意牺牲重量(尤其是在轮框上)来达到这个目的。
http://cyclingtime.com/img/Newsimage/61543/image.jpg
之后在店里挖到一条之前客人换下来的SCHWALBE Nobby Nic EVO 26*1.8,实秤重量为420g,不仅重量轻了44g,宽度也更宽,胎唇与胎壁摸起来也较为扎实。http://cyclingtime.com/img/Newsimage/61542/image.jpg
这次改造的轮框是MAVIC已经停产的X317 Disc,已经使用了10年,框上无可避免的有一些石头或坑洞敲击的痕迹,但依旧可以成功改造。
http://cyclingtime.com/img/Newsimage/61550/image.jpg
Step 1:在准备好的20吋(or 18吋)内胎里灌入一点空气,不用太多,只要将内胎撑圆即可。
http://cyclingtime.com/img/Newsimage/61549/image.jpg
Step 2:就像安装管胎一样把打了气的内胎撑到轮框上,调整位置至内胎分模线置中。
http://cyclingtime.com/img/Newsimage/61548/image.jpg
Step 3:沿着分模线在内胎上割一个小洞,要小心脸不要在正上方,以免冲出的气体夹带粉尘会造成眼睛的伤害。
http://cyclingtime.com/img/Newsimage/61547/image.jpg
Step 4:以剪刀沿着内胎的分模线剪开,然后将剪开的内胎翻到轮框上。
http://cyclingtime.com/img/Newsimage/61546/image.jpg
Step 5:用预先准备好的肥皂水以及海绵将内胎中的粉尘擦拭干净,也让待会要安装的外胎比较好进入。
http://cyclingtime.com/img/Newsimage/61545/image.jpg
Step 6:将外胎按照正常程序装上框,先打气测试看看可否顺利撑起,如果可以的话再拆开其中一边,倒入60g的补胎液。如果外胎无法顺利撑起,可能就是外胎与轮框之间的间隙过大,多贴一条内衬然后再试试看。
要用手动打气筒将Tubeless撑起来需要一点小诀窍,否则可能会打气打到中风都打不起来。先徒手将胎唇移至气嘴孔的两侧,打气头咬住气嘴之后,将气嘴转至12点钟方向,一手打气一手从气嘴孔正上方向下施力挤压,运气好的就可以顺利打起来,运气不好的话还是乖乖去车行借空压机打气吧~
http://cyclingtime.com/img/Newsimage/61536/image.jpg
Step 7:倒入补胎液之后再将外胎完全装入,再一次打气将外胎撑起至40psi。此时可能会有一些补胎液从胎唇的位置跑出来,开始抓着轮胎的两侧前后摇晃,试着让里面的补胎液完整的分布在胎壁上。
http://cyclingtime.com/img/Newsimage/61535/image.jpg
Step 8:将冒出来的补胎液擦拭干净,用肥皂水确认是否还有漏气的地方,如果有的话,将漏气的位置摆在6点钟方向,前后摇晃轮胎直到补胎液将漏气的位置补起来为止。
http://cyclingtime.com/img/Newsimage/61534/image.jpg
Step 9:将轮胎擦拭干净,利用装着肥皂水的水桶或脸盆将轮框水平放置,两面各放置数小时,可能还会在胎壁上看到补胎液有从小洞露出的情况,但此时应该已经顺利完成气密了,橡胶质料越是密实的外胎,这种情况会越少。
http://cyclingtime.com/img/Newsimage/61533/image.jpg
Step 10:将翻在轮框上的多于内胎沿着边缘割除,于是就顺利完成了这次的改造作业。
http://cyclingtime.com/img/Newsimage/61532/image.jpg
其实之前就用这种土炮方法改造过一次,但当时是使用Tubeless的外胎,这次改采一般外胎来改造,确实增加了些许难度,较薄的胎壁可能也无法像之前一样使用接近20psi的胎压在山林里奔驰,但是减少了约150g的重量在轮胎上,即使这次使用的外胎的滚动颗粒感比之前还要更为明显,还是能够明显感受到更为轻快的加速性。
缺点是每次换胎都要施行一次这些麻烦的步骤,原本这次有考虑采用Stan's所出的改装用气密内衬,但是除了花费与内胎相差好几倍之外,重量也比用内胎改装多了15g左右,就连内衬带重量都要偷的蛋怎么可能接受呢?
http://cyclingtime.com/img/Newsimage/61544/image.jpg
无论如何,大大的降低了破胎的机率,要比使用所谓的防刺胎更值得信任的多了,使用了约半年也没有发生过任何问题,蛋现在连代步车都改Tubeless了,只有公路车因为胎压太高所以不适合此土炮改法,请各位玩家务必也要亲手试试看!费用评估:内胎 = 40元
书背胶带 = 11元
Stan’s补胎液 = 38元
减轻重量+降低破胎风险+减少轮胎滚动阻力+成就感= 无价
相关连结:http://cn.cyclingtime.com/cn/workshop/modify/1163
这不是真正的无胆胎,只是创造了一只“管胎”。。
不过,屌爆了~ 碉堡了 我靠···人才·· 外胎要是爆了怎么办 怎么拆外胎呢都要是用胶水粘住了
页:
[1]